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3日电 题:壮阔“蓝海”构筑绿色屏障——内蒙古光伏治沙工程观察
数不清的光伏板汇成一片片“蓝海”在沙漠戈壁中延展,光伏板下,半米高的耐旱耐盐碱沙生植物梭梭将沙土牢牢固定,鸡鸭鹅自在觅食。
今年以来,内蒙古把“三北”工程建设与新能源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立足风光资源和“沙戈荒”资源优势,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治理沙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星空体育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截至11月底,星空体育今年内蒙古计划实施的光伏治沙工程总装机2727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已全部开工,预计于2025年6月底全部投产发电。
眼下,地处黄河“几字弯”的我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最低气温已达零下15摄氏度。然而,位于沙漠腹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16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收尾施工。在4.46万亩已完成土地平整的沙漠上,整齐地排列着蓝色光伏板,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蓝海”跃然沙海之上。
“该项目将在今年底建成投产,可实现年均上网电量约31.55亿千瓦时,年营业收入可达7.25亿元。”磴口县发展改革委能源股股长罗彪治说。
在隔黄河相望的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北缘,一条“光伏长城”治沙带正在崛起。“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光伏项目542万千瓦,完成光伏治沙20多万亩。”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副局长柳天云说。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8.89亿亩,约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20%;沙化土地面积达5.97亿亩,约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28%。
然而,正是这样广袤的沙漠、戈壁和荒滩,成了满足风光新能源开发以空间换能量需求的基地。“十四五”期间,国家规划重点在内蒙古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四大沙漠及周边地区布局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建设电力外送通道。
“正是抓住这一契机,内蒙古统筹新能源开发与沙化土地治理,创新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通过工程与生物方法相结合、新型防沙技术与传统治理技术相结合,形成‘沙戈荒治理+新能源’生态治理新模式,既提升了新能源供给能力,又达到了防沙治沙目的,还高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取得‘1+12’的效果。”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局长王肇晟说。
初冬时节,磴口县渡口镇新地村村民杨少兵和工友们仍旧忙着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种梭梭。“我们先在光伏板下压好固沙用的草方格,然后在每一个草方格中种下梭梭,等明年开春以后就能成活。”杨少兵说。
沙漠地区缺水、风沙大,很多植物难以存活,但光伏板吸收太阳光线、遮挡日照,能够有效减少沙化土地和沙漠水分蒸发,降低风速,改善原有天然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存活率。
磴口县积极探索适用于光伏治沙的植物。“我们联合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的科研力量,探索提出以光伏+梭梭、四翅滨藜为主的低耗水、易推广、可持续、有效益的种植模式,为沙漠光伏+生态治理提供示范。”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韩应联说。
为了达到治理和修复沙漠生态环境的目的,内蒙古对光伏电站进行了一系列“技改”。磴口蒙能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马泉山指着一块光伏板说:“我们将光伏阵列抬高,拉大阵列间距,光伏板间距可达12米,给治沙植物留下充足生长空间,用光伏组件为植被遮阴,使地表水分蒸发量降低约20%。”
内蒙古还探索推出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压沙新模式,推广运用沙障铺设机、固沙机、自行式压沙机,进一步降低光伏治沙成本,提高防沙治沙效率和质量。“以前我们一直采用人工压制草方格,每人每天最多压1亩地。今年,我们陆续引进机械压制草方格,效率比过去提高1倍多,草方格压得更深更牢固。”乌兰布和沙漠治沙项目施工负责人赵建军说。
在黄河南岸的库布其沙漠中,光伏治沙项目区正在建设防风阻沙林草带、道路护林带、光伏板下植被带三级防护体系。星空体育“光伏阵列可以降低风速、阻挡风沙,减少沙漠向黄河岸边推进,使进入黄河的流沙量大幅减少。”柳天云介绍,黄河南岸是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再往南是光伏项目治沙带,这仿佛给母亲河竖起两道坚实的绿色屏障,严防黄沙入侵。
截至12月初,内蒙古完成光伏治沙工程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37.58万亩,为全年计划的103.3%。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到2030年将综合治理沙地1151万亩,有力助推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
“农牧民不仅能通过光伏发电增收,还可以通过出租沙地、维护光伏板、参与板下种植养殖项目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收入渠道。”兴安盟林草局副局长刘恒年说。
进入11月份,在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磴口县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周边农牧民穿梭在光伏板间种植梭梭。
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均说:“今年我们先种植梭梭固沙,后续将配合自主研制的机械接种肉苁蓉。等到第3年,我们就能采挖肉苁蓉,预计每亩可实现产值3000多元。每年我们都要从周边农村雇用大量工人栽植梭梭苗和接种、采挖肉苁蓉,他们打工每年收入能达到6万元左右。”
据悉,全县已在光伏板间种植2.7万亩梭梭和四翅滨藜,通过打造新能源+碳汇林+药材+畜牧业的“光林药牧”一体化生态修复模式,三年后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左右。
作为国家第一批大基地项目之一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已并网发电,今年计划发送绿电41亿千瓦时。该项目负责人赵金泉说:“项目采用‘板上双面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光伏板双面发电可增加发电量5%—10%,光伏板下种植优质牧草、药材实现立体生态种植,光伏板间运用先养鸡后养羊的‘畜禽草耦合’治沙技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
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建设有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就业。柳天云告诉记者,该项目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互助模式,预计每年可稳定吸纳500人次从事光伏板组件清洗、板下农作物种植管护和牧业养殖等工作。
光伏治沙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在工程融合、多元投入、治理模式方面抓创新,优选13家牵头新能源企业,就近就地联合35家装备制造企业及12家生态治理企业组建联合体承接工程建设,广泛吸纳国有林场、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参与。
内蒙古建立农牧民参与机制,支持农牧民及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土地等入股形式参与光伏治沙工程建设,引导各地探索开展“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参与沙化土地治理和后期管护,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完)